讓劇場回歸到文化深處 走向更深的人性和生命議題
高俊耀劇場工作坊 / 側記
《星洲日報》2016年1月27日
報導 / 攝影:曾詠邰
1月14日,高俊耀在台灣牯嶺街小劇場以《大世界娛樂場II》獲得2015年“評審團大賞”及“年度節目”兩個大獎,可獎狀的重量都還沒掂量好,他隔天即趕回了大馬。對他引頸期盼的,是一群希望從其《從文本出發到讀劇到聲音、身體的表現》工作坊獲得“藝”力快速大增的葵花寶典的人。 可高俊耀卻對所有人當頭給以一棒:為什麼我們必須要看你的表演?你願意花多少時間來做表演這件事情?
報導 / 攝影:曾詠邰
1月14日,高俊耀在台灣牯嶺街小劇場以《大世界娛樂場II》獲得2015年“評審團大賞”及“年度節目”兩個大獎,可獎狀的重量都還沒掂量好,他隔天即趕回了大馬。對他引頸期盼的,是一群希望從其《從文本出發到讀劇到聲音、身體的表現》工作坊獲得“藝”力快速大增的葵花寶典的人。 可高俊耀卻對所有人當頭給以一棒:為什麼我們必須要看你的表演?你願意花多少時間來做表演這件事情?
--
為什麼別人要來看我的表演?
其實,以上兩個問題,也是高俊耀不時在問自己的問題。“坦白說,我從中學開始就是一個很愛演的人。但年紀漸長,我會問自己:為什麼別人要來看我的表演?我憑什麼條件和能力要別人花錢來看我的表演?”
有學員說,因為表演者用心學習。高問,“你用心學習我就要來看你表演?” 有學員說,因為可以互相交流。高問,“為什麼我非得和你交流?” 有學員說,觀眾可以從中得到啟發。高問,“你憑什麼判斷你的經驗可以啟發我?”
高俊耀表示,把觀眾放在我們的世界裡並不代表要去討好觀眾,而是意識到我們的世界除了自己,還有其他人。因為世上愛演的人太多,但是否只求自我圓滿?有沒有人真正去思考自己為什麼要表演?
高俊耀分享自己在劇場的20年,從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戲劇系,到台灣師從陳偉誠、周逸昌和王墨林,他發現他身體裡頭一直有股動力──一種想要追尋、追問的動力迫使他不斷前進。他強調劇場人應該懂得誠實(Honesty)和誠懇(Sincerity),“你有多大的勇氣去面對自己的慾望?”,而你更必須勇敢正視你的夢想離你現在的位置有多遠。
--
醒覺──主動創造環境
以上這些問題令高俊耀延伸思考:一個演員的養成是什麼?
他首先讓學員通過果陀夫斯基(Grotowski)的訓練方法 “Waking Up 醒覺”來探索自己身體的習慣性及惰性展現,並加強自我觀察及檢視能力(該訓練通過另一雙眼睛,也就是借用另一個學員觀察自己的身體動態)。最後高俊耀表達其用意:“你們不是被動的一群人來吸收我的東西,你們要很主動,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他認為,“培養一個演員,不是別人要對你怎麼樣,不是劇藝研究會開課讓你來參與,是你要自己能夠栽培自己。”他舉例,現今台灣劇場人經常在做“自主訓練”,三五好友主動定期一同進行各種訓練,或邀請老師組班上課以提高彼此水平。因此他認為大馬劇場人應該學習如何(主動)去創造環境,如果永遠只(被動)等別人開班,這個環境將無法有所改變。
--
表演的基本功是什麼?
高俊耀提醒,多參加工作坊、多上課也好,但須理清它的基本原則是什麼?他回想自己30歲那年在台灣除了唸研究所,還去旁聽其他學校的課,更一股腦地參加了無數的工作坊。當初看似精彩萬分,可真正能夠沉澱成養分的並不多,其餘大部分都忘了。
從這裡回歸原則面,他思考:表演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基本功?這也是高俊耀在這幾年努力專研的一塊。他期許找到一個身體的整體運作法則及動態原則,藉由它打通各門派,不管是何種表演形式,它都可以有所幫助。
“我們最缺乏的就是基本功。學舞蹈和音樂的人每天都花長時間在練習技藝。從‘為什麼別人要來看我表演’的問題引發我想去專研──在劇場是否有什麼技藝是可以讓我們每天在做以自我進修的?”他舉例,如許多暖身訓練(工作坊中他主要帶領的有身體彈動、拍打筋骨及下蹲),若可以每日不間斷的進行,一年後,演員對身體的運用必有所增益。
--
肯花時間就是最快的方式
他借村上春樹在《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書中提到的一個例子勉勵學員。“你不想跑,藉口有千百種,但是你真正要跑步的理由只有一個。如果你可以做到好好珍惜這唯一的理由,你將不一樣。所以我們都在找這唯一的理由來幫助自己。”他表示,這時代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們對所有事情都欲求速達,希望在短時間內功力大增,或像《功夫》電影裡周星馳因腦洞突然大開,即刻從無名小卒變成武林高手。
“花時間就是你最快的方式。雖然說起來很刻板,但有關志業,你要做,就要下苦工。你願意花多少時間來做關於表演這件事情?這就會反應了你的狀態。你必須很誠實檢視自己希望往哪一個水平去。”
--
除了身體和聲音,必須訓練思考
對於表演的技藝,高俊耀認為身體和聲音的訓練可以幫助演員在一個正確的方向去靠近其目標。但就因為身體和聲音容易被看見及聽見,而大家常常忽視演員其實同時需要訓練“思考”。而在思考過程中更需要學習消化所吸收的,經過處理、整合,出來所得才會變成你的。“今天我講什麼都不重要,重要是你聽到什麼和你整合到什麼。”
工作坊的大部分時間,高俊耀都左一手、右一手地把問題丟給學員,希望他們思考並具體的表達自己的看法。“生活中我們習慣性偏重感覺,而沒有辦法思考。”尤其華人的民族性格屬不喜歡追根究底,為了不傷和氣而限制了討論空間。
“常常說藝術是最開放的,其實它也是最狹隘的,因為它是一種品味(個人主觀)。但是否還有彼此溝通的空間?到底戲好和不好在哪裡,是否有辦法說的更具體?” 高俊耀建議,討論的時候應該思考自己判斷的標準是什麼,可以用什麼詞彙去表達它。他說,討論不是說服,也不是一昧的玩弄情緒,而是彼此為探索、確認和對照一件事物而產生對話。
--
廣泛閱讀,充實基礎
最後,高俊耀分享了梅蘭芳認為有關表演非常重要的兩個東西──眼界和能力。能力既是以上主文所談種種,“而眼界則是一個演員怎麼看一件事,他可以看得多寬多廣?”
他在工作坊期間,透過投影機分享畫作、音樂和短片為學員做腦激盪。“什麼東西會影響你的觀看方式?”、“什麼是真實?它的構成條件是什麼?”、“劇場的真實和現實的真實相同嗎?”、“什麼叫做美?你的主觀判斷是什麼?”他希望藉此讓學員思考自我個體和這世界的連接,依賴的到底是什麼?
高俊耀認為多做資料搜查(不應局限於谷歌)和廣泛閱讀是必須的。“做劇場不要只讀劇場的書,多讀其他的書。”因為我們唯有對這個世界,有足夠的背景知識和基礎之下,才能把演出詮釋好。
高俊耀開給學員的書單:約翰伯格《觀看的方式》、宮布利希《藝術的故事》、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房慧真《單向街》、吳明益的小說、黎紫書的小說、辛波絲卡的詩和網絡媒體《燧火評論》。
為什麼別人要來看我的表演?
其實,以上兩個問題,也是高俊耀不時在問自己的問題。“坦白說,我從中學開始就是一個很愛演的人。但年紀漸長,我會問自己:為什麼別人要來看我的表演?我憑什麼條件和能力要別人花錢來看我的表演?”
有學員說,因為表演者用心學習。高問,“你用心學習我就要來看你表演?” 有學員說,因為可以互相交流。高問,“為什麼我非得和你交流?” 有學員說,觀眾可以從中得到啟發。高問,“你憑什麼判斷你的經驗可以啟發我?”
高俊耀表示,把觀眾放在我們的世界裡並不代表要去討好觀眾,而是意識到我們的世界除了自己,還有其他人。因為世上愛演的人太多,但是否只求自我圓滿?有沒有人真正去思考自己為什麼要表演?
高俊耀分享自己在劇場的20年,從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戲劇系,到台灣師從陳偉誠、周逸昌和王墨林,他發現他身體裡頭一直有股動力──一種想要追尋、追問的動力迫使他不斷前進。他強調劇場人應該懂得誠實(Honesty)和誠懇(Sincerity),“你有多大的勇氣去面對自己的慾望?”,而你更必須勇敢正視你的夢想離你現在的位置有多遠。
--
醒覺──主動創造環境
以上這些問題令高俊耀延伸思考:一個演員的養成是什麼?
他首先讓學員通過果陀夫斯基(Grotowski)的訓練方法 “Waking Up 醒覺”來探索自己身體的習慣性及惰性展現,並加強自我觀察及檢視能力(該訓練通過另一雙眼睛,也就是借用另一個學員觀察自己的身體動態)。最後高俊耀表達其用意:“你們不是被動的一群人來吸收我的東西,你們要很主動,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他認為,“培養一個演員,不是別人要對你怎麼樣,不是劇藝研究會開課讓你來參與,是你要自己能夠栽培自己。”他舉例,現今台灣劇場人經常在做“自主訓練”,三五好友主動定期一同進行各種訓練,或邀請老師組班上課以提高彼此水平。因此他認為大馬劇場人應該學習如何(主動)去創造環境,如果永遠只(被動)等別人開班,這個環境將無法有所改變。
--
表演的基本功是什麼?
高俊耀提醒,多參加工作坊、多上課也好,但須理清它的基本原則是什麼?他回想自己30歲那年在台灣除了唸研究所,還去旁聽其他學校的課,更一股腦地參加了無數的工作坊。當初看似精彩萬分,可真正能夠沉澱成養分的並不多,其餘大部分都忘了。
從這裡回歸原則面,他思考:表演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基本功?這也是高俊耀在這幾年努力專研的一塊。他期許找到一個身體的整體運作法則及動態原則,藉由它打通各門派,不管是何種表演形式,它都可以有所幫助。
“我們最缺乏的就是基本功。學舞蹈和音樂的人每天都花長時間在練習技藝。從‘為什麼別人要來看我表演’的問題引發我想去專研──在劇場是否有什麼技藝是可以讓我們每天在做以自我進修的?”他舉例,如許多暖身訓練(工作坊中他主要帶領的有身體彈動、拍打筋骨及下蹲),若可以每日不間斷的進行,一年後,演員對身體的運用必有所增益。
--
肯花時間就是最快的方式
他借村上春樹在《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書中提到的一個例子勉勵學員。“你不想跑,藉口有千百種,但是你真正要跑步的理由只有一個。如果你可以做到好好珍惜這唯一的理由,你將不一樣。所以我們都在找這唯一的理由來幫助自己。”他表示,這時代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們對所有事情都欲求速達,希望在短時間內功力大增,或像《功夫》電影裡周星馳因腦洞突然大開,即刻從無名小卒變成武林高手。
“花時間就是你最快的方式。雖然說起來很刻板,但有關志業,你要做,就要下苦工。你願意花多少時間來做關於表演這件事情?這就會反應了你的狀態。你必須很誠實檢視自己希望往哪一個水平去。”
--
除了身體和聲音,必須訓練思考
對於表演的技藝,高俊耀認為身體和聲音的訓練可以幫助演員在一個正確的方向去靠近其目標。但就因為身體和聲音容易被看見及聽見,而大家常常忽視演員其實同時需要訓練“思考”。而在思考過程中更需要學習消化所吸收的,經過處理、整合,出來所得才會變成你的。“今天我講什麼都不重要,重要是你聽到什麼和你整合到什麼。”
工作坊的大部分時間,高俊耀都左一手、右一手地把問題丟給學員,希望他們思考並具體的表達自己的看法。“生活中我們習慣性偏重感覺,而沒有辦法思考。”尤其華人的民族性格屬不喜歡追根究底,為了不傷和氣而限制了討論空間。
“常常說藝術是最開放的,其實它也是最狹隘的,因為它是一種品味(個人主觀)。但是否還有彼此溝通的空間?到底戲好和不好在哪裡,是否有辦法說的更具體?” 高俊耀建議,討論的時候應該思考自己判斷的標準是什麼,可以用什麼詞彙去表達它。他說,討論不是說服,也不是一昧的玩弄情緒,而是彼此為探索、確認和對照一件事物而產生對話。
--
廣泛閱讀,充實基礎
最後,高俊耀分享了梅蘭芳認為有關表演非常重要的兩個東西──眼界和能力。能力既是以上主文所談種種,“而眼界則是一個演員怎麼看一件事,他可以看得多寬多廣?”
他在工作坊期間,透過投影機分享畫作、音樂和短片為學員做腦激盪。“什麼東西會影響你的觀看方式?”、“什麼是真實?它的構成條件是什麼?”、“劇場的真實和現實的真實相同嗎?”、“什麼叫做美?你的主觀判斷是什麼?”他希望藉此讓學員思考自我個體和這世界的連接,依賴的到底是什麼?
高俊耀認為多做資料搜查(不應局限於谷歌)和廣泛閱讀是必須的。“做劇場不要只讀劇場的書,多讀其他的書。”因為我們唯有對這個世界,有足夠的背景知識和基礎之下,才能把演出詮釋好。
高俊耀開給學員的書單:約翰伯格《觀看的方式》、宮布利希《藝術的故事》、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房慧真《單向街》、吳明益的小說、黎紫書的小說、辛波絲卡的詩和網絡媒體《燧火評論》。